据央视新闻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10月22日至24日在宁夏、内蒙古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家能源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着眼国家战略和全局需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发挥特色优势,扎实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做好能源保供工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央视新闻联播画面,李强走进林地与治沙英雄王有德等围坐交流。
这位与总理围坐交流的治沙英雄王有德是谁?
据《中国绿色时报》去年7月报道,王有德,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原党委书记、局长。从“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治沙英雄”,到“科学治沙的探路人”“人民楷模”“最美奋斗者”,从事林业工作40多年的王有德功勋无数,但始终坚守着以他为代表的“宁可掉下10斤肉,不让生态落了后”的白芨滩精神。
1985年,王有德被组织任命到白芨滩防沙林场工作。“当时林场经营模式单一,职工收入低,吃住条件差,有三分之二的职工要求调走。我当时就想,要让林场活起来、留得住人,必须推行改革。”王有德说。
顶着压力、谩骂和怀疑,王有德“搬掉铁交椅、砸烂铁饭碗”,精简了后勤管理人员,取消了职工工资级别,采取按劳分配机制,将全场林业生产任务分解承包到职工手中,彻底改变过去“造林抚育靠民工,林场工人只带工”的工作方式,让职工干自己的活、挣自己的钱。当年,全场共完成治沙造林5093亩,比改革前增加了3000亩,成活率达72%,比改革前提高了40多个百分点。
《中国绿色时报》报道介绍,为增强防沙治沙的后劲,王有德乘势而上,又提出了“立足林业促林业,围绕林业发展多种经营”的改革方案。“自1994年,我们先后成立了3个绿化造林公司,承揽绿化工程,每年创收4000多万元,拿出近2000万元用于治沙造林,占治沙总投资的80%,为治沙造林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王有德告诉《中国绿色时报》记者。
为了最大限度调动职工植树造林、防沙治沙的积极性,2000年开始,王有德又大力推行以家庭、联组或个人划片承包的机制治沙造林。王有德说:“我规定全场职工平均一人一年扎设1万个草方格、栽植1万株树苗、挖1万个树坑,治沙面积达100亩,实现治沙收入1万元。还要保证当年成活率达到85%以上,第二年保存率达到75%以上,第三年植被覆盖率达到50%以上。超额全奖,完不成任务全罚。”
《中国绿色时报》报道介绍,通过不断地创新机制,王有德带领职工在毛乌素沙地营造防风固沙林63万亩,控制流沙百万亩,为“三北”防护林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职工收入也保持年均12%的增长速度,成功走出了一条“以林为主,林副并举,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兴场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