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韩宇航界面新闻编辑 | 江怡曼“我们强调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新富人群恰恰就是中等收入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他们的财富管理行为和财富健康水平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创院理事长屠光绍指出新富人群已经成为拉动内需和消费的中坚力量。10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携手金融服务机构嘉信理财发布第八年度的《中国新富人群财富健康指数》,该指数旨在动态追踪这一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推动力的群体不断变化的投资行为和财富健康。所谓新富人群,是指年收入在12.5至100万元之间、可投资资产在700万元以下的人群。2024年,中国新富人群的财富健康指数从上一年的70.78分小幅下降至70.51分,财富信心、财务规划和资产管理等次指数分别下降0.46分、3.36分和1.22分,但投资参与水平有一定提升,从上一年的78.95分上升至79.72分,主要体现在受访者对各类金融服务的使用更趋于多元、对投顾服务的认知和态度也持续改善。家庭债务对财富健康具有深远影响新富人群对家庭债务问题的关注度显著上升,在月收入1.5-3万元和3万元以上的中、高收入群体中尤其明显。其中,22.4%的高收入新富人群将负债作为评估当前财务状况时的首要关注点之一,较去年上升8.6个百分点,创调研以来的新高。但新富人群们的财务规划意识却略显不足,拥有财务规划的新富人群比例已连续三年下降,今年仅为58.7%,较去年大幅下降6.1个百分点。规划意识的薄弱尤其体现在债务管理方面。55.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持有债务,但只有19.2%认为财务规划中应当包含债务,远低于对风险考量(46.5%)、可投资资产(41.2%)等其他财务规划要素的认知度。短期投资和择时行为较为普遍面对波动的市场,新富人群也难以规避“追涨杀跌”的行为!63.0%的受访者表示会在获得浮盈后加仓,43.6%会在亏损时“割肉”离场。这也使得新富人群的平均持仓时长仅为1.14年,其中更是有39.5%持仓时间不超过6个月。基金持仓时间不足一年的短期投资者对于自身的理财能力,尤其是市场分析能力相对满意,数据统计显示,高达70.1%的短期投资者对自己的理财能力表示满意,这一数据在持仓时间超过一年的长期投资者中仅为58.6%。但是真实情况如何呢?短期投资者“金融素养三问”全对的比例仅为15.5%,显著低于长期投资者的43.1%,表明投资者仍需着力通过提升金融素养,以践行更理性的投资行为。这一结果也表示“短期主义”的投资者对自身理财能力的认知和他们实际的金融素养之间存在一定差距。“长期财务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投资者坚持长期主义、穿越经济周期,而在市场波动期怠于规划、追逐短期收益则可能会在未来造成财务安全隐患。即使在波动性加剧的情况下,分散配置资产也能带来相对稳健的收益,帮助投资者更平稳地度过短期震荡。因此,提升有关长期投资、多元配置的金融素养势在必行。”高金教授吴飞在解读报告发现时表示。养老意识提升但实际行动不足今年,新富人群在养老规划方面表现更为积极,拥有养老规划的受访者比例较去年上涨了6.4个百分点,达到47.4%。45岁及以上人群进行养老规划的比例最高,为58.3%。
界面新闻记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