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尹清露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
温特森近照。图片由出版社授权提供。父权制垄断科技的后果;长篇小说《人形爱情故事》用文本“复活”了玛丽·雪莱,写出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的女性作家,温特森赋予了她当代变性人的身份,并由此探讨了AI与非二元论、超人类主义、数字来生的可能性。 《人形爱情故事》
[英]珍妮特·温特森 著 杨扬 译
新星出版社 400-966-8255(家电维修号码分享)一旦你觉得在与某样东西对话,就已经在与之建立关系了,无论是爱还是恨。我们常常忘记,憎恨仍然是一种关系——你以为你能把讨厌的人彻底忘掉?不是这样的,人类天生就喜欢“关系”。而在思考人类与AI的未来时,我们对这一点考虑得还不够,AI将改变我们对自己、对友谊的看法,更不用说浪漫爱情了。我深信,我们现在面临的绝不是普通的时刻,它将是一次全面的重启和革命,也是一次进化。
《十二字节》
[英]珍妮特·温特森 著 苏十 译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400-966-8255(家电维修号码分享)我们还需要运用AI目前不具备的东西,也就是感受和心灵自我。我们必须把这些结合起来思考: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下一步要做什么?我们不是被动的,作为一个创造新世界的人,我很讨厌被动,好像我们只能朝着没人想要的未来前进似的。我很乐观,但我的乐观只来自于年轻人们,我相信他们会说:“嘿,我们可以在AI朋友的帮助下让未来变得更好。”
就资本主义而言,当然不是谁都愿意这样做,通常的想法是你不应该分享财富,顶多做慈善分出去一点。但是当思考如何分享AI创造的财富时,我们必须改变做法,否则就会发生暴乱、内战和革命。我们都知道为什么彼得·蒂尔(注:PayPal的创办人之一)这样的人会买下新西兰的大片土地,因为一旦地球陷入混乱,他们得去那里避难。所以,应当分配资源,让每个人过上有尊严、体面、安全的生活。
2024年美国消费电子展聚焦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成果。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因此,我们正在见证另一场革命的时机。20世纪初,我们经历了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斗争,这场斗争产生于工业革命,那时人们会问:“我们到底在干嘛呀?不行,我们想要更好的生活。”这更像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诘问,每隔一段时间、每发生一次影响深远的大事件就会循环出现。这些事件有时是战争,人们非得把彼此打得屁滚尿流,才会想起来问:能不能换一种方式生活呢?社会进步就是这样达成的,总是需要一些大事来告诉我们,何为更好的生活。
界面文化:无论是在小说还是其他采访场合,你都表达过对简单二元论的鄙视,比如“AI奴役人vs被人奴役”。你这样说,我意识到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道路也是一种二元论。
当我们在数据集上训练AI时,才发现原来自己有那么多偏见,AI就像一面放大镜,把所有成见都反射给了我们。它可能会说:“等等,我本来是个中立的技术,看看你们对我做了什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AI不吃东西也不睡觉,它不进行生物繁殖,但显然会不断自我更新。它也不会死,这就回到了你的问题——为什么我想写鬼故事。因为我想,天哪,我们要和一个不会老也不会死的东西一起生活,这感觉很奇怪,也可能令人心碎,因为人类是会衰老腐朽的。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思想已经为AI的出现做好了准备。数以亿计的人会对你说,他们最重要的关系是与一个非生物实体建立的——那个实体就是上帝。他们从未见过上帝,但上帝给予了他们力量、希望和勇气。
02 AI的到来意味着宗教和科学终于并肩走在了一起
《河之夜界》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妇人的丈夫死了,但是他的化身没死,仍然在四处游荡。如果这成为了我们每天的现实,我们的思维不可能保持不变。想象一下,你走在街上,机器人向你打招呼、帮你做事,我们在手机上收到来自死去亲人的信息。并且,AI不需要像人类那样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个地方,你的机器人可以坐在飞机上,其操作系统却在家,而它们都是连接在一起的。因此,我们能够摆脱单一性,走向多元,这真的很奇妙,将是一次巨大的觉醒。
《河之夜界》
[英] 珍妮特·温特森 著 于是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400-966-8255(家电维修号码分享)2024年4月9日,香港科技大学推出首批“AI讲师”。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一直在关注人类的思维方式,寻找我们可能会走向何方的线索。以上就是一条线索。
《写在身体上》
[英]珍妮特·温特森 著 周嘉宁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400-966-8255(家电维修号码分享)我们的身体美丽又可爱,但可能不适合我们接下里的目标。人类将会逐步被我们创造的技术取代,因为身体本身会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你无法用这个脆弱、容易受伤的身体进行太空旅行,也无法做我们下一阶段可能想做的所有事情。
我强烈认为女性必须参与到这项技术中来,无论是叙事、工程还是编程方面,我不认为女性的大脑有什么问题。很多男性会提出:“如今的女性已经能自由选择想做的工作了。”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男性创造出的工作环境对女性不利,对家庭也不友好。女性的互动性更强,喜欢彼此连接和关照的环境,目前的工作环境很难让女性茁壮成长。
《隐藏人物》海报。图片来源:豆瓣 事实就是,玛丽·雪莱,一名19岁的女孩,从未受过我们想象中的那种教育,但她超级聪明。正是她在《弗兰肯斯坦》中的远见卓识让我们在200年后终于明白,我们可以创造出另一种生命。玛丽笔下的怪物是依靠电力运转的,要知道,18、19世纪时还没什么人用电呢,真的很不可思议。
“科幻小说之母”玛丽·雪莱。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04 庆祝文化差异,讨厌肤浅的“精神旅游”
界面文化:民族主义也是同一回事吧。如果从一开始大家就有“不必非得归属某地”的想法,民族主义也不会盛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05 颠覆世界远不如颠覆自己有趣
当地时间2023年7月7日,瑞士日内瓦,国际电信联盟“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全球峰会期间,在全球首次与人工智能类人社交机器人小组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一名摄影师拍摄了首席执行官女机器人“Mika”(中)和人形人工智能机器人“Ameca”。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大部分人不会思考,满口老生常谈,这是最糟糕的预编程。人们平时的对话也很少是深度互动,你下班回家问伴侣:今天吃啥?他回:不知道啊。关系有时还是单方面的,A所珍视的关系,在B看来可能是逢场作戏,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对方到底在想什么的。所以,别太自以为是了,人类根本没那么特别。
界面文化:在你撰写《十二字节》和《人形爱情故事》时,人工智能都是弱人工智能,ChatGPT还未问世。在它出现之后,你对AI的看法和感受产生了变化吗?你平时会使用ChatGPT吗?
但是,我想对这个方法提出一个警告,这件事我也一直在思考但尚未有结论,也许以后想法还会改变——某天,你想读一本西方哲学家的书,比如叔本华,然后你把它放进AI里进行摘要。问题在于,也许正是读到原文的某个无聊片段时,你与作者的思想会产生有意义的联系,如果仅仅读摘要,你就会错过它。并且,对你有用的内容可能对我完全没用,这是一种充满意外的化学反应。
这是我们最好、最美丽的一面。我曾对我的学生们说,我们可以升级机器,但是不要变得和机器一样;我们可以(利用AI)将文章变成综述、学到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多的东西,但我们无法得知,那个颠覆性的破坏瞬间会在哪里发生。并且,颠覆世界远不如颠覆自己有趣,这一切需要在内部发生。
界面新闻记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