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马悦然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给出0.68元/W的底线价格后,本周光伏组件招投标价格有所回缓。10月22日,中节能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光伏组件框架协议采购开标,本次采购共有13家企业参与投标,综合报价在0.675-0.722元/W,均价0.694元/W。据界面新闻记者观察,此次集采报价相对于此前更为理性且出现一定的涨幅。13家企业中,11家企业平均单价不低于行业协会测算的0.68元/W成本价。此前,行业频现低价报价,例如华电集团组件集采开标价格中,最低报价低至0.622元/W;10月12日,华润电力光伏组件投标单价中,均价低至0.64元/W,更惊现0.53元/W的低价。上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两度发声呼吁市场健康发展。10月14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召集了16家光伏企业举行防止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专题座谈会。10月18日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文称,低于成本投标中标涉嫌违法,并经测算后给出N型M10双玻光伏组件生产成本价为0.68元/W。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称,期望给市场一个权威的成本数据,供全行业和政府监管部门参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声后,市场一度对其约束力、作用等产生质疑。多家光伏企业相关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认可协会维护市场良性竞争的出发点,但对规定价格限制的具体执行方面存疑。一位光伏头部企业人士对界面新闻称,企业报价是否涉嫌违法很难判定或执行。光伏整体产业链的采购生产具有周期性,当前生产出的产品成本价,并不能用当下原料成本来衡量。如果有企业为达到抢占市占率等目的,也可能不亲自下场销售,而是委托经销商进行低价倾销。“此外,从系统解决方案等一些打包服务看,即使光伏组件的最终卖价不低于成本价,企业也可以通过其他方面变相优惠,来达到竞争目的。”该人士称。界面新闻从业内人士交流中了解到,此次协会的成本价针对的是一体化企业的N型M10双玻光伏组件所提出。但实际上,光伏产品存在尺寸、技术路线等区别,种类繁多,在市场上的定价也有所区别,很难一概而论。针对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提出的“成本价底线”,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律师葛瑶对界面新闻记者分析称,协会的发文核心逻辑是引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中相关规定,其中确实明文规定投标报价不得低于成本价。行业协会作为自律性组织,依据协会章程对成员机构进行自律管理,但并没有制定强制性最低成本价数据的权限,本次光伏行业协会发文中明确的“成本”数据更多是指导意义。据葛瑶律师介绍,《招投标法》中规定的投标人“成本价”认定标准,在实践中一直存在应当以“企业个别成本”还是“社会和行业平均成本”作为认定标准的争议。目前,相关司法裁判实践中,主流观点是以“企业个别成本”为投标企业“成本价”认定标准。即招投标法并不妨碍企业通过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降低个别成本做到更低的价格。如果对投标价格有异议,也有相关处理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