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乔遇农村信贷服务提供商中和农信有限公司(简称:中和农信)近日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中金公司为保荐机构。根据公司官网信息,中和农信是一家专注服务农村小微客群的综合助农机构,旨在通过提供金融、生产、生活与公益援助等服务,帮助目标客户跨越城乡、贫富、性别和数字等发展鸿沟,融入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从业务构成来看,中和农信主要聚焦于农村信贷服务。截至2023年12月31日,按总贷款余额计算,中和农信在中国农村市场的非传统金融机构中市场份额约为8.6%,位居面向中国农村市场的最大非传统金融机构之首。然而,在IPO报告期,中和农信的贷款业务却遭遇了一些负面曝光。据称,客户在办理贷款业务时,除了正常贷款费用外,还被曝出“隐藏”费用,包括购买保险、下户费、酒水、中介费用等诸多费用。除此之外,公司还多次被投诉存在“暴力催收”问题。股东结构方面,中和农信的股东阵容颇为强大,包括了德太投资集团(TPG)、蚂蚁集团、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师退休基金会、淡马锡、中金公司等知名投资机构,这些机构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28.67%、27.36%、15.89%、9.46%、2.21%的股份。依赖熟人网络中和农信的业务围绕农村市场展开,除了农村信贷服务之外,还拓展了一些辅助业务,包括提供农业生产服务、农村消费品及服务以及农村清洁能源服务等,包含农资农机具销售自营和撮合、农业托管、绿色耐用品出售、保险分销等。由于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低,数字化程度不高,且农村用户居住分散,当农村客户在购买其不太熟悉的产品(特别是金融产品)时,通常更依赖于当地社区的熟人网络(如朋友、亲戚等)的推荐。调查数据显示,超过34.5%的农村客户会根据朋友及亲戚的推荐来选择信贷或保险公司,即依赖于传统熟人社会的服务场景。为了在农村市场取得客户优势,中和农信采取了在乡镇建立服务团队和村级合作伙伴的策略。据招股书披露,公司乡镇服务团队的平均年龄为38岁,其中女性占比为49.7%。这部分人与客户年纪相仿、长期生活在农村地区,与当地的村民共同劳作、生活,对当地民风民俗习惯有着深入了解,因此与当地农户建立了深厚信任关系。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的业务已经覆盖了全国23个省份的550多个县域,扎根超过10万个村庄,辐射近2亿农村人口。公司依靠超过7200名服务团队成员和约12.7万名村级合作伙伴,在约550个农村本地服务网点中,深入农村用户,同步数据信息以及迭代和改进决策效率。而其放贷员的选择也有考究。《蚂蚁金服:科技金融独角兽的崛起》一书中曾提到:“中和农信的农村放贷员,都是当地农村的‘能人’,有的人原来是村小学教师,有的人曾是乡派出所所长,还有村里走街串巷的卖货郎。”由于员工数量庞大,公司部署和培训、监管员工成本较高。报告期各期,中和农信的员工人数分别为6367名、6798名、7773名和8209名,大部分为销售及营销人员。员工成本(工资及福利)从2021年的7.71亿元增至2022年的8.99亿元,并进一步增加至2023年的10.62亿元,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员工成本为5.95亿元,同比增加21.68%。
图片来源:招股书而公司所提到的12.7万村级合作伙伴并非公司的员工,而是第三方的个人,主要为农民。中和农信的当地运营团队与其合作,来向公司推荐客户和在当地市场推广公司产品服务。虽然公司也会对当地运营团队及村级合作伙伴进行培训和指导,但由于人数量庞大,员工及合作伙伴的违规行为频繁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