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加拿大宣布对自华进口电动汽车加征100%附加税正式生效,并声称中国通过行业补贴导致产能过剩的便宜电动汽车充斥市场,造成不公平竞争,对加拿大汽车产业构成威胁。这种看似冠冕堂皇的论调实则经不起推敲,加征关税行为既拦不住中国也帮不了自己。
全球汽车产业进入新能源时代,消费者只会转向更具竞争力的产品。美国电池调查公司Auto Forecast Solutions首席执行官麦凯布公开表示:“即使加征了100%关税,中国电动汽车的售价仍低于特斯拉汽车。”实际上,加拿大消费者成为加拿大政府政策的“冤大头”。质优价廉的中国电动汽车他们“看得见,摸不着”,好容易“摸到了”,还得被加拿大政府“割一茬韭菜”,吃了“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哑巴亏。此外,把中国电动汽车排除在外,也会使外界质疑加拿大政府推进绿色转型的决心。
随美遏华损人害己
加拿大政府一边指责中国的补贴不公正,一边却向其国内的汽车和电池工厂提供高达530亿加元的补贴和投资。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加拿大的说法与美国、欧盟政客抹黑中国的论调如出一辙,不过是加拿大配合美国遏制打压中国的又一行径。美联社报道,是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访加会晤时“鼓励”特鲁多政府做出这一决定。
加拿大学者拉迪卡·德赛的分析更是一针见血:特鲁多政府似乎已经决定,在每一件事上都要迎合美国。她还说,如今西方不再最具竞争力,他们无法在相对自由的贸易体制下主导市场,就开始破坏世贸组织规则。说白了,就是谁发展得好,就要遏制谁;谁赶上来了,就要使绊子。
打压中国电动汽车,中国决不会坐视不管。中国商务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拿大也必将付出应有的代价。
一味跟随美国没有出路。加拿大政府既然有实现“到2035年所有新售轻型汽车均为零排放车辆”的雄心壮志,不如少一些随美亦步亦趋,多一些自立自强;少一些保护主义,多一些自由贸易;少一些闭门造车,多一些同台竞技,在竞争中促进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与中国一道真正造福两国人民,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绿色公共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