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睿评|辛瓦尔被杀后,本轮巴以冲突或已接近关键拐点_冰箱维修_维修服务_长江号
空调维修热线400-716-5055

中东睿评|辛瓦尔被杀后,本轮巴以冲突或已接近关键拐点

更新时间:2025-05-17 18:05发布时间:5个月前人气:0

辛瓦尔。视觉中国 资料图《巴以冲突一周年:“巴以冲突综合征”背后没有赢家》)

最近,在以色列的挤压下,伊朗对以色列进行导弹打击,但随后便陷入唯恐以色列对其核设施、石油设施进行升级打击的战略忧虑,并不得不寄望美国协调,使以色列的报复打击不致跨过伊朗设定的“红线”,进而使其进一步受制于美国。这充分反映了伊朗目前的战略焦虑,因为它既要维系“抵抗之弧”存续和伊朗的声誉,又要避免遭以色列沉重打击乃至陷入战争风险。反观美以关系,美国则以部署萨德系统、直接向以色列派驻军事人员,对以色列提供大力安全保障,这又增强了以色列与伊朗对抗和博弈的资本。

从更深层次上说,伊朗输出革命、培植代理人对抗西方和以色列,尽管在支持巴勒斯坦方面有其一定的道义优势,但其领导的“抵抗之弧”并不具备国际合法性,也难以形成力量、资源的可持续性,缺乏地区和国际支持,而伊朗自身又长期处于西方的制裁之下惨淡经营,这就注定了“抵抗之弧”不具备对抗以色列和美国的力量。这是伊朗以及“抵抗之弧”必须面对的权力逻辑,而此次内塔尼亚胡政府一意孤行、不计代价地打击“抵抗之弧”,不断把伊朗逼向愈发被动的战略死角,并使伊朗面临近年来最严峻的战略考验。

冲突拐点:和平还是战争?

如上所述,以色列对“抵抗之弧”的打击加大、加快、加重,导致地区紧张局势不断升级。从冲突双方力量对比看,以色列和美国无疑拥有明显的优势,“抵抗之弧”遭到严重削弱,可持续能力和重建能力孱弱。在目前的局势下,冲突双方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并可能使冲突出现转折点。但冲突究竟向和平还是战争转折,取决于以下主要因素:

首先,以色列的战略选择。目前,“抵抗之弧”遭到严重削弱,以色列承受的国内外压力巨大。在此背景下,以色列是否进行战略调整,从一味进行军事打击的激进政策和政治偏执转向寻求和平解决,将直接关系到未来的冲突走向。而以色列是否对伊朗进行超出伊朗承受范围的打击,将直接决定冲突的转折方向。以色列更应对其激进和强硬的巴以政策,以及迷信强权和单边主义的安全哲学进行反思和调整,进而寻求与巴勒斯坦和中东国家的和平共存之道。

其次,“抵抗之弧”的战略选择。在一年多的冲突中,“抵抗之弧”对以色列的全面对抗已难以为继。伊朗以及哈马斯、真主党、胡塞武装都面临继续抗争还是寻求妥协的选择,而伊朗更需要进行全面的战略反思,对其支持伊斯兰主义力量、培植地区代理人的外交政策进行取舍。事实证明,伊朗的做法并不能解决巴勒斯坦问题。解决巴以冲突的正确出路在于巴以双方以“两国方案”为基础进行谈判。

最后,美国新政府的中东政策。在拜登任期内,美国的中东政策始终处于疲于奔命的被动应对之中,在推动地区热点问题政治解决方面可谓毫无建树,并在事实上继续执行了特朗普政府偏袒支持以色列、推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关系正常化,促使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联合对抗伊朗的政策。美国在巴以政策上的严重倒退、支持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对抗伊朗,恰恰也构成了伊朗利用“抵抗之弧”对抗以色列和美国的重要根源。因此,即将产生的美国新政府的中东政策无疑直接关系到巴以冲突和中东局势的走向。尽管难以期待美国中东政策发生根本性的积极变化,但缓和直至停止冲突应该是美国新政府的当务之急。

从以上三方面因素看,“抵抗之弧”和美国向冲突缓和方向调整的可能性较大,但以色列的政策选择成为近期冲突能否降级的关键,而美国、以色列能否都向着积极的方向调整,是未来巴以冲突重回政治解决轨道的关键所在。

和平存在时像空气一样平常,但当战争和冲突肆虐时,和平便成为稀缺的奢侈品。使和平成为中东的平常之物,是当下世界的共同期待,但愿冲突各方能相向而行,做出走向和平的共同选择。

“中东睿评”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刘中民教授的专栏,坚持现实性、理论性、基础性相结合,以历史和理论的纵深回应现实问题。

400-716-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