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倪瑜遥编辑 | 黄月50多岁时终于决定抛开家庭,独自出发的故事。在影片中,很多观众看见了自己、母亲、姐妹或身边女性的身影,看见了她们因家庭琐事而暗淡下去的生活。1939年,被誉为“中国植物画第一人”,毕生致力于为中国植物学研究绘制标本图。但此次在社交网络上引发大量转发的,反而是他的妻子张赞英的访谈画面。1950年代辗转来到昆明,被分配进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在动荡中与曾孝濂相识。与丈夫多次表达对妻子的感激不同,妻子对这段婚姻心怀苦楚。曾孝濂的花鸟世界纯净美好,但只容得下他一人。张赞英要接住美好背后的所有琐事,她被困于家庭之中,感到的是委屈与亏欠。
《十三邀》对话张赞英视频截图1970年代,她告别丈夫和7岁的儿子,在北京林业大学脱产学习四年,之后老师希望她继续留校做科研。在家庭与事业的角力中,她最终选择了前者,回到昆明。——她在怀孕时被几个学生猛踹腹部,之后丈夫劝她与对方和解,但这是她不能原谅的事。光环与阴影,两位老人的人生分野,在镜头中同时呈现。在节目中,许知远问:“下辈子碰到曾老师,还跟他过吗?”张赞英回答:“不过,绝对不过。好委屈啊。”之后捂脸痛哭。“一个历史的、关于女人的陷阱”。不过,当女性开始讲述,她们已迈出冲破藩篱的第一步。“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结构中,男性挣钱养家,获取声名;女性则承担照料家庭的琐事,被长期忽视,或被赞美为支持丈夫的“贤内助”。“贤内助”的赞誉是一个牢笼,将女性束缚于家庭中。许广平曾如此回忆自己的婚后生活:鲁迅昼夜不分地勤勉工作,她则尽力照顾丈夫的日常起居,并担任他的工作助手,为他抄稿和校对。每当鲁迅心情低落时,还要“随时随地,略尽其分忧、慰藉之忱”。“生活方法将要两样”为由将此事搁置。他对妻子争取来的机会有轻视之意:“你做事这些薪金,要辛苦一个月,看人家面孔,我两篇文章就收来了。”鲁迅说服许广平留在家中支持他写作,照顾他和孩子。家庭琐事最终羁绊了这位曾热忱地投身于社会运动的女性。后世所记住的并非她本人,而是她作为“鲁迅妻子”的人生。1923年那篇著名的演讲《娜拉走后怎样》中,鲁迅鼓励女性争取经济独立,在家庭和社会中争取男女平权。此后又发表小说《伤逝》,省思五四时代的爱情和婚姻。 电影《伤逝》(1981)海报(图片来源:豆瓣)“不忍他(许广平)为我牺牲”,“H·M·(代指许广平)不如不管我怎样,而到自己觉得相宜的地方去”。许广平对此的回应是,“其实那一个人也并非专为别人牺牲,而且是行其心之所安的,你何必自己如此呢?”在炽热的爱情里,她甘愿牺牲。1939年的《从女性的立场说“新女性”》一文中说:“他的工作是伟大的,然而我不过做了家庭主妇,有时因此悲不自胜,责问自己读了书不给社会服务。但是,我又不能更不忍离开家庭,丢下他,独自个儿走到外面做事。”年轻时的热烈与辛劳半生后的无奈,对比鲜明。“尽管在社会上大吹男女自由平等,要女人出来谋生,经济独立,一到自己的女人,就什么都两样了。”在公共领域挥斥方遒的男性回家面对妻子时,也不愿放弃父权制度带来的特权。但许广平并未将这份哀怨指向鲁迅或其他具体的男性,而是将其归因为社会弊病:“这个责任似乎不能专责备女性,这是社会构成的病态现象,是社会组织落后的国家必然的现象。” 鲁迅与许广平铜像(图片来源:视觉中国)2023年12月,社会学者徐晓宏因病逝世。其妻陈朗为亡夫所写的悼文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在追忆丈夫的同时,陈朗坦陈了内心的苦涩:“你们想要的是同一个东西,但是总得有人管孩子、报税、理财、做饭,于是这就成了一个零和博弈。他越成功你越痛苦。”2019年,她放弃香港地区的终身教职,陪同丈夫前往密西根,后来遭遇疫情,难以觅得工作。2022年,她入读密歇根大学临床社工硕士项目,立志转行成为心理咨询师。与此同时丈夫罹患癌症,她不得不将更多精力放在照顾亲人上。“请君重作醉歌行”,语出宋人叶梦得的《临江仙》,词首的两句是“唱彻阳关分别袂,佳人粉泪空零”。但陈朗的言语间已不是才子与佳人诀别的老旧桥段,而是一位女性与丈夫的平等对话,是她在看见彼此的痛苦后对父权制度和学术体制的反思。1939年的自白遥相呼应。八十多年过去,由婚姻筑起的困境似乎并未改变。事业与家庭成为割裂的两极,追求事业被视为光鲜体面,维系家庭的努力则被轻视和忽略,两者难以弥合。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困在这道鸿沟中。2024年5月18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韦茨曼设计学院为林徽因颁发了一张迟到97年的建筑学士学位证书。一百年前,林徽因与梁思成赴宾大学习,共同决定攻读建筑学。由于当时宾大建筑系不收女生,林徽因改进美术学院,但修读了建筑系几乎所有课程,成绩优异。1927年,她获得美术学学士学位。Wilma Fairbank,费正清之妻)将林徽因看作梁思成“在建筑方面的助手”,认为林徽因“至今仍受人纪念的原因在于她毕生所写的诗篇”。这也是很多人对林徽因的印象。南京大学建筑建筑学院教授赵辰对此并不认同。早在2004年,他就撰写了《作为中国建筑学术先行者的林徽因》一文,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正名。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林徽因手稿(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林徽因建筑思想的忠实支持者”。长久以来,梁思成的建筑学术造诣聚焦于光环下,林徽因却被笼罩在“夫唱妇随”的阴影中,或者被文学影视作品塑造成才子身旁的“红粉佳人”。16岁与父亲林长民游历欧洲后,林徽因就决定以建筑学为终身志业。梁思成后来赴美修读建筑学,正是受到妻子的影响。在两人后来的学术生涯中,梁思成的学术文章基本都得到过林的编辑。其子梁从诫曾回忆:“父亲后来常常对我们说,他文章的‘眼睛’大半是母亲给‘点’上去的。”“真正对中国建筑历史与理论最早做出主要贡献的学者”。例如,两人于1932年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三卷四期上发表《平郊建筑杂录》一文,提出“建筑意”的概念,以定义中国建筑的美学价值。这一概念是林徽因“诗意”思想在建筑领域的延伸。从行文风格看,这篇文章“既有浓烈丰富的热情和想象,又有精炼准确的词汇和定义”,不像梁过往的文笔,而更像是林的“激情之作”。 《中国建筑史》华龄出版社2023年版1946年,清华大学建筑系初创,梁思成出任系主任。当年10月他就赴美讲学,疾病缠身的林徽因承担起院系的筹建工作,成为实际上的组织者。彼时担任助教的吴良镛后来回忆:“林徽因虽然经常卧病在床,却能运筹帷幄,是一位事业的筹划者、指挥者。”值得一提的是,她当时并未获得清华的教职。“幕后英雄”,在世时没有建筑学学位,著述中没有独立署名甚至没有署名,学研生涯也常常只有“编外”身份。1934年出版的《清式营造则例》的序言中,梁坦言这“只是一部老老实实、呆呆板板的营造则例”,请林徽因所作的绪论则弥补了建筑历史和理论方面的不足。1955年林徽因逝世后,梁思成在她的墓碑上写下“建筑师林徽因之墓”。在彼时由男性主导的建筑界,称一位女性为建筑师,可见情谊之珍重。遗憾的是,这块墓碑在“文革”期间被毁。1971年的论文《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中,美国艺术史家琳达·诺克林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世纪中叶,女艺术家艾米丽·玛丽·奥斯本创作了油画《无名亦无友》。在画面中,衣着寒碜的女画家站在一名伦敦画商面前。商人轻蔑地看着她的画作,打算做出价值裁决;不远处,两个“艺术爱好者”正对她上下打量。三个人或鄙夷或暧昧的视线展现出了女画家的困境——在男性眼中,她“永远只是一个模特,从不是一位艺术家”。 艾米丽·玛丽·奥斯本《无名亦无友》(图片来源:Wikipedia)“赤热、口快、性直、好强”来描述林徽因的性格。1932年,28岁的林徽因在写给胡适的信中直言自己的惶恐:“我自己也到了相当年纪,也没有什么成就,眼看得机会愈少……现在身体也不好,家常的负担也繁重,真是怕从此平庸处世,做妻生仔的过一世!”她害怕成为困于家庭的主妇,而渴望在更广阔的公共领域中有所建树。·诺克林如此评价那些在历史中留下名字的女艺术家:“她必须有强悍的性格使她在艺术世界奋斗下去,而不是屈服于社会所认同的妻子与母亲角色,......唯有采取‘男子气概的’特性,即为了自己的命运,专心致志、集中精神、坚韧不拔、热衷于理想和技艺,女性才能在艺术世界取得成功,并保持成功。”这段话,或许也可以用来描述林徽因作为建筑师的一生。在《“娜拉”在中国: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变》一书中,历史学者许慧琦指出,从清末到民国,中国的女性主义思想大多基于“男性本位大叙事”。而“娜拉”则是这些叙事着意刻画的新女性象征。男人是人,新女性则是“类男人”,不仅要独立自主,还要对社会有用。然而,“女性加入男性专擅的活动领域”,既未挑战男性社会优势,也为改变女性的家务责任。 《“娜拉”在中国: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变》
许慧琦 著
上海三联书店 400-966-8255(家电维修号码分享)“出走”意味着踏上男性的轨迹,在男性主导的规则中接受挑战,同时担负属于女性的家庭责任;“回家”则意味着“做妻生仔过一世”,“读了书不给社会服务”,有愧于职业抱负。2003年主编出版了《让女人自己说话》丛书。很多受访者居住在农村和山区,她们中有普通农妇、少数民族、手工艺人和出家人;有的经历过抗战,当过兵或者做过慰安妇。在一次采访中,李小江谈起这样的经历:陕西旬邑县的一位农妇在17岁就嫁了人,之后遭遇家暴,她把这些人生故事做成色彩艳丽的剪纸,用歌谣唱给李小江听。李小江说自己不信任以男性为中心的史学,她觉得“亲眼见识和亲耳听到的东西”更加真实,这是女性自己讲述的故事。·拉斯在《如何抑止女性写作》中谈到,长久以来,女性创作者被贬低和诋毁,被视为男性名人的母亲、伴侣和女儿而载入历史。她们的作品被归为二流,难以列入经典。但是,“女性生活是男性生活被掩盖的那一部分真相,”女性的创作打破了基于男性的普遍经验,因而展现出真正的实验性。由男性主导的价值观处于中心,但“就像细胞和嫩芽一样,只有在边缘的地方才会有生长”。《如何抑止女性写作》
[美]乔安娜·拉斯 著 章艳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400-966-8255(家电维修号码分享)“清晰的思想和真正的伟大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挑战——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只要你足够勇敢,敢于承担必要的风险,跃入未知世界。”安小庆. 画了这么多珍稀植物,他自己也是濒危物种啊,人物:https://mp.weixin.qq.com/s/oVSnzEfdGmeraBRbSuTdpw陈惠芬. 从《伤逝》到“给我一条光”——鲁迅与许广平的情感历程,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https://wxs.sass.org.cn/2023/0606/c6913a400-966-8255(家电维修号码分享)/page.htm鲁迅,许广平 著. 《两地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陈朗. 缅怀晓宏 请君重作醉歌行,时间社THiS: https://mp.weixin.qq.com/s/kxiwQAlTpZ2JRaoYO3F6sQ陈朗. 缅怀晓宏 我的几点说明,时间社THiS: https://mp.weixin.qq.com/s/o5B6NG9CUiME7_rKIKmOpg徐梅. 今天我们该如何纪念建筑学家林徽因,南方人物周刊:https://mp.weixin.qq.com/s/ma7rUJV4Qs5cwD0oSi25Aw赵辰. 作为中国建筑学术先行者的林徽因,建筑史:https://site.douban.com/400-966-8255(家电维修号码分享)/widget/notes/400-966-8255(家电维修号码分享)/note/400-966-8255(家电维修号码分享)/于葵 著. 《山河岁月 回望林徽因》,人民文学出版社,2024.【美】琳达·诺克林 著,李建群 译. 《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许慧琦 著. 《“娜拉”在中国 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变 400-966-8255(家电维修号码分享)年代》,上海三联书店,2024.张月. 开拓中国女性研究的人,不想当女性主义者,谷雨实验室-腾讯新闻:https://mp.weixin.qq.com/s/IRyKAxMD3FrB8cE-Bff1W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