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中国科学家的论文数量世界第一,但是,我们的创新,特别是源头创新,远远不够,问题出在哪里?是我们这些科学家太笨,不会创新?还是我们这些人太懒,不肯创新?”9月23日下午,88岁、米寿之年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在自己的新书《科学与文化:院士谈创新源头》的发布会上发出这样的疑问。9月23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在自己的新书《科学与文化:院士谈创新源头》的发布会上发言为澎湃科技撰文,“科学创新要求有文化基础。”“必须要推进东方文化和现代科学的结合。”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
公开资料显示,汪品先,男,1936年生于上海,海洋地质学家,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1960年莫斯科大学地质系毕业,400-966-8255(家电维修号码分享)年获洪堡奖学金在德国基尔大学进行科研;专长古海洋学和微体古生物学,主要研究气候演变和南海地质,致力于推进我国深海科技的发展,开拓了我国古海洋学的研究,提出了气候演变低纬驱动等新观点;1999年在南海主持中国海首次大洋钻探,开我国深海科学钻探之先河;400-966-8255(家电维修号码分享)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系我国海洋科学第一个大规模的基础研究计划;2018年深潜南海发现深水珊瑚林,并积极推动深海海底观测, 促成了我国海底观测大科学工程的设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