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空间并不仅特指某一建筑的内部,同样也包含建筑与建筑之间,甚至大街小巷或城市的某一个街区,可以称之为建筑外空间。近期在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空间的格局:中世纪至21世纪欧洲建筑图像学》尝试在宗教、政治、哲学、历史、科学等领域可能的关联史料中解读史痕,并分析建筑样式及风格形成与演变的根源,从中或许可以探知隐藏在心灵深处的真实,也在史痕与记忆深处探知建筑的源头和走向。图1 亚岷主教堂,400-966-8255(家电维修号码分享),法国,摄影马宁图2 卡罗·拉伊纳尔迪、弗朗切斯科·博罗米尼,圣阿格尼斯教堂穹顶 建于1652—1672年,罗马摄影马宁图3 菲利普·卢泰尔堡,煤溪谷的夜晚布面油画 68x106.5cm 1801 伦敦科学博物馆藏
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已经席卷了欧洲,并向世界各国蔓延。蒸汽动力革命和科学理性推动社会形态与文化在传统模式中裂变,欧洲建筑出现了短暂的复古潮流。但本书并不详述这些建筑样式,而是在第七章《花幻——欧洲古典建筑的黄昏》中把研究目标定位于新艺术运动建筑,因为复古建筑大多是一种传统建筑元素的挪用和整合,而新艺术运动中的建筑却在传统与科学之间塑造了新的建筑形态。其中可以感知浪漫主义回归自然的灵魂,也可以看到古典主义建筑中工业化的趋向。这种奇特结合让传统之花再度盛开,却又在工业革命潮涌中迅速衰败。新的建筑形态在20世纪初尘埃落定,最为关键的一步来自德国包豪斯(Bauhaus,1919—1933)。第八章《简构——包豪斯的建筑理念与构成美学》的研究核心就是以什么样的形式构造适应工业革命的建筑样式。 图4 威廉纪念教堂遗址 柏林,摄影马宁
图5-1 艾古力圣弥额尔礼拜堂入口,摄影马宁图5-2 艾古力圣弥额尔礼拜堂内部,摄影马宁图5-3 远眺艾古力圣弥额尔礼拜堂外部 勒皮昂瓦莱,摄影马宁
图6 弗朗切斯科•波洛米尼 四喷泉圣卡罗教堂 建于1634—1665年 罗马 摄影马宁《空间的格局:中世纪至21世纪欧洲建筑图像学》书影
(本文作者为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美术学系系主任,全文选摘自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空间的格局:中世纪至21世纪欧洲建筑图像学》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