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龙力
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是很多境内私募都会选择的主流“出海”方式。
表格:管理规模大于50亿元且持有“香港9号牌”的私募名单
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至于未来私募出海会不会成为主流趋势,张炜认为,把视野转向海外市场,从长远战略布局,这是一定要做的,只是什么时点、如何推进,是需要一步一步慢慢来的。“国际化布局是一个很长期的战略,需要依据自己公司发展阶段去逐步推进,打开局面迈开步伐。”
前述上海知名百亿私募相关人士也表示,面对海外更加完善的金融监管与市场制度,出海的成本不低,且可能会有些水土不服。资管本身就是需要细作耕耘的行业,操之过急或者想赚快钱,注定走不长远。所以要看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充足的资金和资源储备去循序渐进的发展海外业务。另外,海外市场的波动性更大,面临的环境与国内也不完全一样,包括市场交易机制、风险因素等有很多东西需要重新学习,所以更加需要谨慎与耐心。
姚旭升将私募出海需要克服的挑战具体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外资对基金管理人的投研能力公司运营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严格;二是外资重视公司经营的规范性,中小型基金公司需要完善中后台流程和细节才能符合标准;三是在海外运作基金的运营成本比国内高,需要招聘有海外工作经验的人才组建团队与外资机构进行长期沟通服务,会消耗大量的运营成本。此外,地缘政治摩擦、内外部政策差异等因素短期内对机构出海也会形成一定的限制,但长期来看资本全球化的趋势并没有改变,境内外投资的通道一定会越来越顺畅。
姚旭升同时指出,出海需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首先,需要招募具有海外经验的人才,组建高水平专业化的投研团队。其次,需要加强对海外市场的了解,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理解并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业行为。最后,制定适应国际市场的投资策略,坚持多元化投资的原则并加强风控管理水平,遵守目标市场的法律法规,确保公司合规运营。
界面新闻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