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长途货运行业 货运企业可以按运输的货物类型、数量以及距离和速度来分类,这些因素也决定了他们的设备类型以及提供服务的方式。通常情况下,一家专业的货运公司只需要几十种拖车中的一种或几种——普通厢式拖车、冷藏拖车、平板拖车和罐式拖车等。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当今美国经济生活中规模最大,因此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卡车运输——长途整装卡车运输(long-haul TL trucking),尤其是普通货运部分。普通货运是指任何可以装入箱子或装上货盘,再装入非冷藏拖车的货物。在大多数情况下,普通货运公司只是将装满货物的拖车从一个货运站拉到另一个,他们很少接手或处置需要特殊关照的货物。货物的种类和数量非常多,从卷钢、家用电器到饮料,只要普通货运车辆能够拉上的都有,可谓无所不包。普通货运公司几乎运送了全美所有港口、铁路货场、工厂、仓库、配送中心和大型零售商店的大部分货物,在美国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员流失代价高昂。更换一名司机的成本因货运类别和货运企业而异,不过行业数据和学术研究都表明,整个行业因人员流失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数十亿美元。事实上,货运公司及行业协会一直宣称劳动力短缺问题亟待解决。那么,他们为什么不通过提高工资和改善工作条件来解决人员流失问题呢?因为有更便宜的方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当工人积累了一些经验后——哪怕只有一两年,情况也会大不相同——他们可以选择就职于在地、利基或专属车队,这些企业作息时间合理,工资待遇也好。为了留住这些老司机,货运公司和专业媒体鼓励他们转为独立承包司机,承诺这将带来丰厚的回报,并且可以自主掌控工作条件。而实际上,对大多数卡车司机来说,做承包人比做雇员司机更糟糕。因为在承包制下,货运公司不仅向最能干的司机支付远低于其劳动价值的报酬,而且还将拥有并运营卡车的大部分成本和风险转嫁给了他们。卡车司机如何陷入今天的困境? 可以看出,在三个时期中,政府对这个行业愈演愈烈的恶性竞争趋势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对策——这种竞争导致企业投资不足、整个行业效率低下、市场不稳定、服务质量差,破坏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家认为,造成这种趋势的因素有两个。 整个前监管时期,卡车司机都在为改善薪酬和工作条件进行集体斗争,在大城市,此类斗争常常卓有成效。实行监管之后,工会化的司机们控制了全美除农产品之外各个领域的运输(农产品运输一直不受监管)。在此过程中,他们建立了美国历史上人数最多,也是力量最强大的工会——国际卡车司机兄弟会(International Brotherhood of Teamsters,IBT,以下用“IBT”指代)。20世纪50年代,IBT为美国大部分地区的大多数卡车司机争取到了更好的工作条件和薪酬。20世纪70年代,IBT会员已跻身全美收入最高的蓝领工人行列,他们的收入甚至比加入工会的汽车和钢铁行业工人还要高出20%。 吉米·霍法(Jimmy Hoffa) 霍法把企业也纳入全国性的统一谈判体系之后,就开始利用权力为企业和工人两方谋利益。通过减少货运企业之间的竞争和约制工人,他既确保了卡车行业的高利润和高工资,又保护了行业免受来自外部的竞争。 同样地,获得霍法允许,研究其谈判策略的经济学家詹姆斯夫妇(James and James)曾写道:如果没有霍法的集权,货运企业将不得不与每个辖域有限的地方工会分别打交道……货运公司非常了解其兄弟行业——铁路运输业的困境,那里的工会一直阻碍铁路运输业提高效率和改进技术。因此,在卡车货运行业,许多人赞赏霍法对工会的强势控制,并愿意为此付出代价。尽管有时不那么情愿,不过货运企业还是承认,就劳动力成本而言,霍法全盘代表了他们的利益。相比他们这些历来利润微薄、充满不信任、高度各自为战,并热衷于竞争的经营者自己,霍法做得要好得多……他为这个曾经混乱不堪的行业注入了巨大的稳定性,使其得以兴旺发达。毫无疑问,货运行业因为有了霍法而变得更好。没有霍法,正式的货运谈判规则可能仍然有效,但是搞平衡的方式就变了,没有霍法那样复杂精细的策略和熟练巧妙的手段,就搞不了那么好。这就是为什么支持霍法意义重大且众所瞩目:因为如果霍法不在了,工会与雇主之间,甚至IBT内部的权力平衡都将被打破。 1967年,霍法终因操纵陪审团和滥用IBT养老基金而锒铛入狱。一切开始分崩离析。继任者菲茨西蒙斯为了争取支持,瓦解IBT中挑战他领导地位的势力,启动了总协议框架下大幅加薪的谈判。他几乎立即放弃了霍法煞费苦心建立的集权体制,将权力归还给地区和地方官员,希望以此获得IBT内部的效忠。 他们的主要论点是,政府监管产生了货运业的超额利润——或者说以牺牲消费者利益为代价的超额收益——超额利润的66%-75%以高工资形式流向劳动力,剩余的则作为利润归企业所有。在去管制化前,有1.8万家货运企业获准运输受监管的货物,就是当时所谓的普通货运公司。其中约1.7万家通常运送单一类型的整车货物,另外1000家左右拥有运输普通货物的授权。到20世纪70年代末,这1000家左右的普通货物承运商的收入占到所有受监管货运的三分之二,获得了可观的利润。400-966-8255(家电维修号码分享)年,大型普通货运企业的平均税前净资产回报率为19.4%。在此期间,所有制造业公司的回报率为15.8%。1976年,这些货运企业的回报率达到了23.7%,而制造商的回报率约为14%。1977年,8家最大的普通货运企业“获得的净资产回报率是《财富》500强企业平均水平的两倍”。 争取去管制化的运动背后站着美国消费者联合会、全美制造商协会、全美独立企业联合会、美国农业事务联合会和共同事业组织,如此多样化的机构共同对抗美国货运协会和卡车司机工会,所求必定是健全的公共政策。 无论联盟成员们对IBT有何种企图,去管制化给IBT和劳工带来的后果是众所周知的,卡特政府也接受了这一后果。但在1979年全国货运总协议(NMFA)到期之前,卡特政府一直保持沉默。观察家们认为,下一个货运总协议将考验卡特为应对通货膨胀而颁布的物价和工资指导线。 随后,就取消货运监管法规,国会中的各方展开了激烈论战。ATA和IBT发起了强大的游说活动,其阵势可以说是国会历史上最强之一。他们反复强调当初制定法规时所使用的基本论点:没有法规就会出现混乱,服务质量就会下降,小托运人和社区利益受损,而司机们会为了增加收入对自己加压,同时减少对设备的投资,从而导致安全隐患增加。这是一项历史性的立法。它将消除45年来过度且不断膨胀的政府限制和繁文缛节。它将产生强大的反通胀效应,每年可降低消费者成本多达80亿美元。因为结束了浪费,每年将节约数亿加仑的宝贵燃油。所有国民都将从这项立法中受益。消费者将从中受益,因为我们购买的几乎所有产品都是通过卡车运输的,而过时的法规抬高了我们每个人必须支付的价格。托运人将从中受益,因为将出现新的服务方式和价格选择。劳动者也将受益,因为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货运行业本身也将受益,因为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多的创新机遇。 理解货运业劳动力市场的转型 社会学家埃里克·欧林·赖特(Erik Olin Wright)认为,工人是否有力量建立卡车司机工会这样的劳动力市场上的正式组织,取决于其结社能力,即工人就共同经济利益集体发声、集体行动的能力。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还是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学理论都认为,工人结社能力的发展及其所养成的正式组织,本质上有碍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这些理论假设工人集体力量是资本家利益的对立物,随着工人力量变得强大,他们既可以从资本家手中分得更多利润份额,还可以干预资本家决定资本配置和控制生产流程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能力。 而赖特认为,工人力量与资本家利益之间的关系远为复杂。虽然早期工人力量的加强可能不利于雇主,但增强到一定程度,就会带来好处。这是因为,当工人力量非常强大时,且不再频繁或持续地受到来自雇主的对抗,困扰资本家的集体行动问题就随之解决,生产力就会提高,双方均可从中受益。 货运行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工人控制了该行业的劳动力市场时,他们以集体行动的方式增强了工会化企业的盈利能力,这不是企业自身能操作的。IBT根据资本积累的要求对工人进行约束,在生产环节节制工人力量——例如,几乎杜绝了罢工,简化了工会申诉程序,说服工人同意采用节省劳动力的技术。它还设立了整个行业的工资标准,帮助限制新企业进入市场,并制止了企业间的价格竞争。最后,IBT支持对行业有利的政府监管,帮助保护行业免受外部竞争者的冲击。强大的IBT不仅会给工人带来好处,也为他们的雇主带来了更高的利润。 去管制化结束了这一切。随着竞争的加剧,混乱随之而来。最严重的是,工人们开始因工资降低和工作条件恶化而在公司间流转,劳动力市场出现动荡。企业一方面在劳动力市场上相互争抢,另一方面又努力削减劳动力成本以提高竞争优势。长途司机越来越不好干,工人开始成群离开这个行业,很快,雇主们就找不到足够的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司机了。去管制化扰乱了货运行业中正规的劳动力市场机制,把工人驱离了市场。 企业的劳动力战略简单明了,就是带来利润,但是没有什么快捷途径能将工人重新纳入货运行业的劳动力市场。去管制化后,货运企业对廉价、顺从的司机的需求越发高涨,他们想要工人挣更少的钱却干更多的活儿,在全国各地奔波而不会要求经常回家。但当时满足这些条件的劳动力严重不足。货运行业需要创造出这样的工人。 对于单个雇主来说,即使没有劳工的反对,这也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设想刚刚培训出一个司机,竞争对手瞬间以略高的工资挖走,那么投入于招聘和培训新员工的成本就是不合理的,这种投入也无法持续。同样,从根本上改变司机的工作方式,要求工人多干少挣,也需要全行业统一行动。如果工人们能够货比三家地找工作,那么就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要求工人挣得少干得多,还肯于长时间远离亲人。换言之,要想解决问题,雇主们需要联合行动。 (本文摘自斯蒂夫·维斯利著《大卡车:公路货运业与美国梦的幻灭》,孙五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澎湃新闻经授权发布,原文注释从略,现标题为编者所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