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职场人类学实验室,作者| 赵文元
据《第一财经》报道,这份报告中也提出,近年常住人口和外来商务人口双增长的城市,都是在双循环产业转移背景下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结合较好的城市,同时,这些城市也是人居环境较好的新一线城市,较传统超大城市更具常住人口吸引力。
一线城市 " 一枝独秀 " 的年代似乎正在过去。若一线城市的发展模式如果没有质的突破,房价奇高,收入未必高太多,工作压力大,还缺乏公共文化娱乐生活,各种资源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再开放,那么一线城市的吸引力毫无疑问会下降。
对于个体而言,如果 " 奢侈品 " 够不上,无法向上实现跃升,与其在北上广深做夹心层,不少打工人大概率会去选择 " 平替 " 城市。
面临着区域内诸多城市激烈竞争,至少香港已经有了危机意识。这几年的 " 高才通 " 计划大规模抢名校人才,便是表征。
除了人才,2024 年底,香港特区政府发布《香港旅游业发展蓝图 2.0》,提出了 133 项发展措施,要重点推动文化、体育、生态和盛事四个香港具备世界级顶尖资源但尚未全面向全球旅客展示的领域,与旅游深度结合。
内地游客去香港不再只为大包小包购物。香港正急切探讨自己在游客心中的新定位。香港文体旅局局长罗淑佩在记者会上也说,香港需要 " 识变、应变、求变 "," 以客为先、待客以诚 "。
她认为,香港有世界级的旅游景点、美食、城市管理和运输系统等,要不断强化这些优势。但与此同时,也要优化硬件设施,发掘新的旅游资源,包括透过盛事和节庆活动等从软实力上为城市注入动力和新鲜感。
人气旺才能商业旺,人潮川流不息才能货如轮转。汇聚八方来客,多元共生是现代化大都市的魅力所在。
旅游业毕竟是依附城市整体而存在的行业。旅游业的改命良方,不仅仅在旅游本身。
一线城市需要提供更多公共资源,扩充公共生活来吸引人才与游客。既多元包容,又和谐共进,为普通人的人生提供更多可能性,这是一线城市能够领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