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一条狗,一辆车,不会英语,骑着单车骑行东南亚、欧洲、大洋洲。" 这是李东菊短视频账号置顶视频的标题。她今年 66 岁,在开始骑行前,已经与抑郁症缠斗 10 年之久。2014 年,她第一次勇敢走出国门,来到东南亚,开始骑行之旅。此后 8 年,她靠着微薄的退休金和做保洁、刷盘子等挣旅费,已骑行国内 20 多个城市、三大洲 12 个国家。渐渐地,她的身体也在好转,她已经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吃抗抑郁的药了。
一人一狗一车,8 年骑行 12 国
从 2015 年开始,李冬菊带上了爱犬泰迪 " 犀利 " 一起骑行。在她看来," 犀利 " 聪明机警,听话乖巧。有一次," 犀利 " 跟在她身后穿行马路。" 我回头一看,一辆车疾驰而过,我心里一痛,觉得完了。结果等车走了一看,它躲在旁边的草丛里。" 还有一次,李冬菊在骑行中看到一个亭子,推车进去休息,腰包挂在车把上,躺在椅子上睡着了。听到 " 犀利 " 的叫声惊醒,发现一个男人正站在车前准备偷包。" 多亏小家伙站岗,不然我的手机、身份证都要丢了。" 李冬菊说。
2017 年 10 月,李冬菊做好攻略,再次前往东南亚,骑行越南、柬埔寨、泰国、老挝。比起去景点打卡,她更享受骑行在路上的感觉,也喜欢与当地人接触," 人生才多少年啊,应该活在当下!"
那些年,李冬菊不是在骑行就是在打工攒钱准备下一次骑行。2019 年 4 月,她一个人来到欧洲,从塞尔维亚机场一路骑到波黑、黑山、克罗地亚,坐飞机到法国尼斯,再一路骑到摩纳哥、马赛。欧洲之行也发生过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李冬菊骑到波黑时,看到有两人站岗,对她挥手说话。" 我听不懂英语啊,只听得懂 hello、yes、ok、no,我就一边骑着车,一边喊 hello,摇着手过去了。结果发现那两个人可严肃可生气地追着我跑,我赶紧停下点,双手合十、弯腰道歉,给他们看我的护照。后来我才知道那是边界线,硬闯人家可能开枪打我。"
2019 年 11 月,适逢南半球夏季。李冬菊又一次出发了,从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入境,先后到了悉尼、塔斯马尼亚岛和墨尔本,开启了历时四个月的大洋洲之旅。
当年的澳大利亚正值大旱,已经 4 年没有下雨,气温高达 40 多摄氏度。李冬菊向北青报记者描述当时看到的场景:" 草啊树啊,都是枯的,一阵大风刮来都可能点着。道路两侧的森林被烧得炭黑,远处火光点点。" 李冬菊就这样骑车飞驰穿过那片森林。
她提到,有一次在一条人迹罕至的小路,看到 10 米外的树和丛林着火,但是她不会英语无法报警,只能赶紧骑车到附近的服务区,给别人看自己拍的视频,最后及时阻止了火情蔓延," 我感觉挺自豪的,我也算为澳大利亚做了一点小贡献吧。"
京兰是李冬菊 40 多年的老友,她告诉北青报记者,当年的婚变让李冬菊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但自从开始骑行,她的精神头就回来了。" 我很佩服她的韧劲和勇气,也心疼她吃的苦。她在国外过得很节省,经常在傍晚的时候去超市买打折的面包,住自己搭的帐篷。还曾因丢了钱包和护照大哭过。"
迎着未知和冒险,从与人结伴到独自前行,从 2014 年到 2022 年,8 年的时间里,李冬菊从郑州出发,不仅骑行过国内 20 多个城市、三大洲的 12 个国家,还以背包客的方式旅行过斯里兰卡、俄罗斯等国家,也重构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她的抑郁症也逐渐被治愈,她已经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不需要吃药了。
骑行路上的所见所闻,逐渐改变了曾心里满是怨恨的李冬菊。她说:" 我学会了放下一切仇恨。假如我再去记仇,再提过去,那不是伤害自己吗?过去已过去,如今我想善待身边每一个人。" 总结这 8 年的骑行生涯,李冬菊心里更多的是感恩:" 我一路见人能帮就帮,不伤害任何人。我也遇到了很多帮助我的人,我相信,好人有好报。"
李冬菊对世界的热爱与好奇一如既往,今年 8 月开始,她又以背包客的方式旅行了尼泊尔、孟加拉国、马来西亚,也骑行去了泰国和柬埔寨。她告诉北青报记者,等明年天气变暖,她打算从新疆乌鲁木齐出发,一路骑行穿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塞拜疆等国家," 我的梦想是攒够 100 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