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诞辰120周年丨纪录片《巴金》:一代知识分子对理想的坚守_电视机维修_维修服务_长江号
空调维修热线400-716-5055

巴金诞辰120周年丨纪录片《巴金》:一代知识分子对理想的坚守

更新时间:2025-11-06 02:11发布时间:8个月前人气:0

为纪念巴金诞辰120周年,12月24日,人物纪录片《巴金》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活动现场《巴金》剧照摄制组在国外拍摄《巴金》剧照《巴金》剧照《巴金》剧照

既见巴金又见历史

研讨会上,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分党组书记闫少非表示,该片深刻展现了巴金直面内心与时代的坦诚、对真理与人性的执着追求,用交叉式的结构构建了巴金的生命全景,有层次、有章法、有节奏地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体验,让观众在真实中体会艺术的震撼。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长范宗钗认为纪录片《巴金》通过文献与影像资料,生动再现了巴金的精神世界,更深刻展现了所处时代的历史脉络与文化氛围。片中对时代背景的深度再现,让观众既见巴金又见历史。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王一川认为《巴金》的成功在于以雄阔的视野,以跨文学的大历史观重构巴金人生际遇和文学创作历程,着力发掘其中跨越于文化之上的更加雄阔而深厚的文化蕴含,展现出这部纪录片独特的文化精神。

《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新文表示,纪录片《巴金》通过影像艺术深刻展现了巴金作为文学巨匠的精神内核,诗意的叙事风格传递了哲理与现实的映照,赋予观众对于巴金精神的深刻思考。这部作品不仅是对巴金的致敬,更是对文学与文化传承的深入探索。

《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表示,纪录片《巴金》通过家国叙事生动刻画了巴金的精神成长史,打破了观众对这位文学巨匠的单一认知,并在时空、内容和文学性构建上进行了成功探索,为观众提供了全面且深刻的艺术体验。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从《家》《春》《秋》,到晚年的《随想录》,巴金完成了从文学家到思想家,到文化反思大家的成功转换。文学是使电视艺术作品获得文学性和美学品格的基础,年轻的电视艺术工作者要主动吸取文学思维的营养,把它转化为电视艺术创作的内在驱动力。纪录片《巴金》展现出巴金作为在各种思潮的撞击漩涡中成长过来的作家所具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400-716-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