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为什么能够成为优秀城市的代表?通过往期的《品读新加坡》系列文章,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个城市确实很不一般。品读新加坡⑧重温李光耀的逆耳箴言,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是人云亦云、循规蹈矩,相反却是拥有独立深入思考、非常实事求是的新加坡。西蒙·库兹涅茨在1930年代提出GDP概念以来,该指标体系也不断被人诟病,但大体上还是比较能够反映一个经济体在单位时间内创造财富的能力和水平。本篇将以GDP分析为经、以国际大都市对比为纬,引领读者感受一下新加坡的产业构成,领略一下作为弹丸之地的新加坡创造财富的能力。资料来源:新加坡统计局资料来源: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 根据新加坡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新加坡金融和保险业增加值为654.21亿美元,占城市GDP的13.05%。资料来源: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 但是,当我们核对统计数据时发现,2023年新加坡的零售业增加值仅为61.53亿美元,即使算上住宿+食品和饮料服务的增加值(分别为37.67亿美元、42.21亿美元),总计增加值也只是141.41亿美元。 作为对比,2023年纽约的零售业增加值高达422.5亿美元,住宿餐饮服务则为349.8亿美元,合计772.3亿美元。当然,有些人会说纽约的常住人口比新加坡多,但数据显示,纽约比新加坡常住人口只多了240万左右。同样,拥有966万常住人口的洛杉矶,零售业增加值甚至达到574.1亿美元,住宿餐饮服务增加值为289.0亿美元,合计863.1亿美元。 这种比较数据也提示我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究竟该如何客观看待和深入分析,究竟该如何有效发力以及如何精准平衡,才能做到“既旺丁又旺财”。当然,这是另外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大课题。 (本文的国际大都市所有GDP总量和结构数据,均来自于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戴跃华博士课题组,特此致谢。需要指出的是,各个国际大都市的统计口径和标准存在一定差异,因此统计数据可能与真实情况存在误差,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