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辛圆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如何理解“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财政货币“双松”要来了?(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政策。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项目。加强财政与金融的配合,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
分析师指出,“扩大内需”重回首位,并从之前的“着力”提升至“全方位”。内需不足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而且明年经济运行很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外部冲击,提振内需比过去更紧迫。除“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外,还有一揽子促消费工具可能出台,包括发放生育补贴、餐饮补贴、发行旅游消费券等等。
二是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
三是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衍行日前撰文指出,标志性改革举措是指,在特定领域中具备显著战略意义、能够产生全局性影响并形成典型示范作用的改革措施。其核心特征是战略性、创新性和突破性。从具体表现来看,这些改革举措通常在制度创新、资源配置优化和体制机制调整等方面具有开创性作用。
四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
五是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稳妥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止跌回稳”意味着止跌的基础还不牢靠,从11月份百城新房交易环比10月的数据有所下降,以及近期热点城市新房交易周度数据有所下降等,都可以看出来止跌回稳的态势需要进一步夯实。“持续用力”意味着,下一步继续贯彻落实“推出增量政策、落实存量政策”以形成政策叠加和释放效应的逻辑。同时,“用力”也意味着未来不仅有新政策,而且政策力度会加大。
六是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严守耕地红线,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七是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鼓励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各展所长。深化东、中、西、东北地区产业协作,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湾区经济。
八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三北”工程标志性战役取得重要成果,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建立一批零碳园区,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
九是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落实好产业、就业等帮扶政策,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制定促进生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