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上海市有网友发现,路过浦东张杨路和第一八佰伴商场“大弯壁”内街区的十几棵树都穿上了“毛衣”。红红火火的柿子、灿烂的向阳花、伸长胳膊的小人儿……鲜艳的配色和自然的造型,让这里很快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张杨路和第一八佰伴商场“大弯壁”内街区的13棵树穿上了“毛衣”。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树毛衣”图案以自然元素为主,有的挂满红彤彤的柿子,展现丰收的喜悦;有的编织出向日葵花田,明媚的花朵沐浴阳光;有的带着可爱的表情“伸长”着胳膊,欢迎消费者上前触摸互动。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对此充满新奇感,也纷纷留下合影并进行二次创作。张杨路和第一八佰伴商场“大弯壁”内街区的13棵树穿上了“毛衣”。张杨路和第一八佰伴商场“大弯壁”内街区的13棵树穿上了“毛衣”。张杨路和第一八佰伴商场“大弯壁”内街区的13棵树穿上了“毛衣”。 “我觉得,毛线艺术之所以出圈,在于它的即时反馈很强。一朵花、一片云、一只猫,情绪价值拉满。”张女士介绍,她做过的项目里,有给上海的社区老人织帽子的,有给福建的小学做簪花女树衣的,有杭州时尚中心的“毛衣镜”……此前,北京外国语大学一只名为“贝拉”的猫过世后,她也曾受托做过一期以它为主题的毛线装置,在社交平台流传甚广。 “对我而言,做毛线艺术,首先是我的爱好,其次它也拓宽了我的社交,通过它,我结交到了很多有共同爱好的人。有些人‘入坑’毛线圈不久后弃坑,转向布艺圈,黏土圈,或者同时入不同的圈,但这不影响大家的交流。通过毛线艺术,我不仅可以为大家提供情绪价值,也能收获满满的社会认同和情绪价值。我想,这也是‘毛线圈圈’的魔力所在。”张女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