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开播|滕威:拉美历史书写话语权属于谁_空调维修_维修服务_长江号
空调维修热线400-716-5055

《百年孤独》开播|滕威:拉美历史书写话语权属于谁

更新时间:2025-05-07 07:05发布时间:2个月前人气:1

12月11日,《百年孤独》剧版第一季将于网飞上线,其中前两集已先后在马德里美术中心、哈瓦那电影节上首映,引来大批观众。剧版《百年孤独》海报滕威【对话】《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海报《霍乱时期的爱情》海报

我看到一个数据:2019—2020年,网飞的国际用户增加了9800万,这一年同比增长了33%,说明它挖掘当地资源来扩大自己全球市场版图的策略是非常成功的。这次《百年孤独》上线,也会进一步提高它的全球用户数量。网飞在西班牙马德里已经做了两场首映,播放前两集,哥伦比亚驻西班牙大使馆主办了这场活动,首映票据说在两小时内就被全部抢完,因为哥伦比亚裔是马德里人口第二多的移民,可见对这部剧非常期待非常热情。整部剧都是在哥伦比亚拍摄,哥伦比亚政府也非常重视,提供了很多资源和帮助,可以想见,这部剧播出以后,哥伦比亚也希望随着剧的热播,哥伦比亚的文旅市场能被带火,国家的国际知名度也进一步提高,从而吸引投资,寻求经济发展的机会。所以我认为,所谓拉美文学的美剧热,可能要从网飞的新媒体全球化帝国的雄心和各国对于世界级流量的渴望两个角度来综合理解。剧版《百年孤独》剧照

剧版《百年孤独》剧照我新写了一篇文章。我看到这些年拉美文学批评也在更新,现在大家已经不纠结于魔幻现实主义这个概念——既然它已经变成一个全球性的概念,很多理论家就觉得没有必要另起炉灶,而是可以对这个概念重新定义,可以拓展。就像现代性modernity,也可以是modernities。能指和所指之间是可以滑动的。比如我在文章里写到的霍米·巴巴,他指出魔幻现实主义是新兴的后殖民世界的文学语言。如果把这个概念换了弹药,再重新打出去,就会激活这个概念所包括的文学作品本身的非西方性和后殖民性。在大众语境当中,大多数人使用魔幻现实主义还是站在西方的角度,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多读一些我们做拉美文学研究的学者论述,更全面更多元地体会概念背后复杂的话语争夺和历史脉络。剧版《百年孤独》剧照

澎湃新闻:如果说拉丁美洲的名称也是西方所赋予的,拉美文学是否可以被视为整体,今天的拉美作家是否还延续着加西亚·马尔克斯那一代的文学传统?

滕威:我觉得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今天的拉美作家已经丧失了统一的拉丁美洲性。今天我们只能看到墨西哥作家、智利作家、哥伦比亚作家、乌拉圭作家等等,已经很难把他们放在拉美文学这样统一的旗帜下面。

加西亚·马尔克斯那一代被欧洲和西方命名为“文学爆炸”(Boom),在拉美人看来,这是带有歧视和侮辱性的命名——“boom”只是一个象声词,拉美有自己深远的文学文化传统,在西方人眼里却像是文学星空里的过客那样,是光,但转瞬即逝。而客观来说,那个时代就是拉丁美洲的时代,20世纪60年代全世界目光看向拉美。当时拉丁美洲这些年轻的文学青年,身处水深火热的社会语境当中,他们描写自身的处境,重写自己的历史,有那样的政治激情、历史激情,和表达的激情,所以他们的作品才会具有时代光芒。

我觉得他们那个时候能够被统一称为拉美作家,是因为他们有作为左翼和社会进步文学青年同盟的自觉和意愿,但是在今天已经没有这样的语境。今天的作家完全是个人主义的,每个人都为自己的文学市场与声名去奋斗。21世纪以来涌现出的许多拉美作家,和欧美作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他们都关心网络时代、数字媒体,关心性别议题和性少数群体,关心科幻议题等这些全球的文学时尚与热点。如今在拉美,有一些作家在坚持不遗忘,不宽恕,不和解,但很多作家也在追求全球化、主流化的文学表达。他们对于自己文学传统的评价也发生了变化,没有历史化、语境化文本,而是热衷于标签化的、意识形态化的批评,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六十年代的拉美诗人和作家都受到了“审判”。我觉得这是很大的问题。所以,对今天拉丁美洲文学这个概念还能不能作为整体存在,我是存疑的。

400-716-5055
  • 长江号

    n扫码访问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