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在种种意想不到的情况下促成的小论。“五五年体制”之后公明党代表神崎武法等与自民党签署组建首个联合政权的协议(1999年10月4日,首相办公室)(NHK 11-12报道)石破茂发言中的危机感并非表面套话。少数党执政的内阁往往基础薄弱、寿命短。譬如1994年就职的羽田刚在其被提名为首相后不久,社会党便因政府架构分歧而退出联合政府,羽田刚内阁沦为少数派执政党,羽田首相仅在上位64天后便辞职。在2012年,由于议员因反对消费税增加相关法案而退党,立宪民主党党首野田佳彦组成的内阁也差点成为少数党执政党。众议院于同年11月解散,立宪民主党节节败退。11日下午,产经新闻,酒井真大摄影石破时代的社交媒体与民主 曾数次与石破茂对谈的御厨贵先生对此评论道:“在安倍时代,我分析他有必要从传教士转变为实干家,但他在还是传教士的情况下当了首相......这就是为什么事情并不总是按照他想要的方式发展。即使他确定了解散日期,他也会因为说的话与他所声称的不同而受到批评,而且他的言论不稳定。他可能会继续用这样的表达来解释:‘不,我不会动摇’......而现在执政党是少数派,不能为所欲为,关键看人们能接受到什么程度。”(朝日新闻 11月13日)(日刊digital 11月23日)等到了像特朗普时期的美国一样国民随着不同的媒体倾向,分为两波,彼此水火不容,民主制也将受到极大挫折吧。斋藤元彦在姬路站前演讲吸引了大批观众下一代的政治选择 如前所言,2024年的选举中,日本公民的投票率创下历史新低。过往的分析都将要因归咎于日本人依赖自民党的求稳心态或年轻人的政治冷漠。但结合SNS上激烈的键盘政治,年轻一代显然也不安于眼下的政治生态。笔者为此特意询问了一圈身边有投票权的年轻一代政治史研究者们,大多数人进行过政策调查后,投票给了立宪民主党。甚至有人在海外出差时,也不忘邮寄选票回日本,或干脆连夜飞回日本参与投票。相形之下,自以为在研究政治史的笔者也不禁深感羞愧。 就在11月24日上午,致力于提高选民投票率的非营利组织代表池部亮辅登台NHK进行“SNS与民主”讨论。还是京都的同志社大学四年级学生的池部先生认为,随着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年轻人被非政治信息淹没,对政治的兴趣正在减弱。政治的复杂性也会导致冷漠。当政策制定过程复杂、难以理解时,人们往往会放弃加深对政治的理解,变得冷漠。同时采用比例代表制和单议席选区制的选举制度的复杂性也阻碍了年轻的理解并降低了他们的投票意愿。对自民党长期执政的不满则导致年轻选民认为投票对政治毫无改善,投票率进一步下降。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池部先生想要通过NGO活动帮助建立一个媒体支持选民思考和投票的体系。而一向以专家学者意见为主的NHK政论节目特意邀请在读大学生一抒胸意,大概也是预感到权利和自由将如巨大的冰块在微弱的阳光下一点点消融一般,缓慢地过渡到更多人手中。 稍早两周,11月3日在东京的早稻田大学政治社团——政友会组织的国会议员座谈会上,立宪民主党议员(同时是立宪民主党内唯一女性党代表候补)吉田晴美同样收到了大学生的提问:“年轻人投票率低下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吉田晴美简短地答道:“我认为是没有培养起政治的土壤。所以我创立了晴美塾,邀请大学生,社会各界的人士一起讨论政治的下一步。” 座谈会结束后,不少人拥簇在吉田晴美的身边继续询问她的政见。政友会里西装革履的学生干事则像议员秘书一样老练地主持秩序,不时向起身离场的观众鞠躬致意:“感谢您的参与。”坐在大教室最后一排的笔者环顾四周,思考着立宪民主党为何在今年拿下众多议席,一边搜索起吉田议员的主页。粉色的字体大写着:“来见吉田晴美吧。”“如果您对当地社区或家庭中发生的各种问题有任何疑问、想要咨询或想提出让社会变得更美好的建议,请联系吉田晴美。我想倾听哪怕是最小的声音。正在等你。” 出了仿佛是下一代公务员培养基地的政友会的大门,随处可见大学校园里“反对战争,反对石破政权军费扩大”“去游行吧,民意愤怒的吼声”“还悠然地坐在教室里吗,这就是在支持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侵略”等左翼色彩浓厚的招牌。在学历社会金字塔顶峰的大学校园内,年轻人保持了强烈的政治热情,一部分人注定会成为政府中的精英官僚,另一批人则拒绝投票,声称投票毫无意义,必须以更激进的方式变革“虚伪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 在名门大学之外,更多的年轻人甚至弄不明白选举制度,只能在YouTube广告上看看竞选广告匆匆作出选择,或因为政见不合在SNS上以激烈的言辞互相攻击。经济泡沫之后出生的年轻一代为就职在社会上苦苦奔波,在日复一日的螺丝钉日常中,收敛起思想,选择成为冷漠的旁观者。政治学者们谈及民主时常说:“民主并非意味多数决定一切,而是让所有人都接近政治,发表意见的机会。”但随着社会阶层的割裂越发明显,本该包容所有人的民主进入了动摇期。在政坛充满种种意想不到状况的此刻,正是重新思考民主内涵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