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第九届全球中国对话暨首届跨媒介智能传播国际论坛在同济大学举行。
在主旨演讲环节,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士托尼·麦肯内里(Tony McEnery)教授深入剖析了人文学科中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研究现状,揭示了当下AI技术对于人文学科以及相关领域研究的重要影响。
本次国际论坛设有四个板块的议题,全面探讨人工智能的多维度应用与前景。来自国内外社会、法律、经济、传媒等多个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从各自领域和实际经验出发,围绕这四个议题深入讨论了人工智能的变革性作用,并展开对话。
英国皇家艺术院院士马丁·加思韦特(Martin Garthwaite)、江苏省无锡市数据局局长胡逸、无锡新文化研究院院长杜怿超、上海交通大学智能传播研究院院长李本乾教授四位嘉宾围绕“人工智能在社会建设与治理中的作用”相继发言并展开对话,探讨AI时代治理范式、城市现代化治理案例及数据主义与城市治理转型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算法伦理评价与治理等话题,提出构建一个包含法律规范、技术和道德维度的多层治理框架,并从中国文化智慧探寻后AI时代算法伦理治理方案。
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顾曰国教授、英国皇家艺术院院士加文·布鲁克斯(Gavin Brookes)博士、清华大学沈阳教授、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李麟学教授分别就“人工智能在健康、媒体与传播领域的应用”分享了他们的思考,涉及中国老年话语多模态语料库、人工智能与意识形态偏见、AIGC与人机共生、人工智能时代跨媒介艺术与传播等主题发言并进行交流互动,为深入理解人工智能在多领域的应用与影响提供了多元视角与深度思考。沈阳教授通过展示自己利用AI技术进行的多样实践,阐述了“天人智一”理念,通过多样化的人工智能作品创作展示了人机共生的巨大潜力。李麟学教授则结合艺术与传媒学院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发展,指出跨媒介艺术、设计与传播结合的未来变革,提出跨媒介、强智能、全媒体、大艺术的四大定位。
本次会议还设立了“青年论文奖”,旨在鼓励在人工智能与全球治理、发展和沟通领域进行探索的青年学子,为人工智能研究贡献青年学子的思考和智慧。共有五名学生获奖,全球中国学术院院长常向群教授、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张艳丽为获奖者颁奖。
人工智能发展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本次会议在“人工智能与全球社会:建设、治理、沟通”的主题下,依托同济大学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的学科优势,融入全球、社会和传媒的视角与元素,搭建国际化交流平台,促进学界、业界、政府等多方力量的汇聚与融合。特别是在跨媒介智能传播领域,整合全球视角、社会洞察和传媒智慧,推动新闻传播学科与多学科在人工智能领域学术拓展与实践应用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