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卢奕贝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2023年,凯雷在获得一定的投资回报之后,选择退出。而麦当劳全球宣布收购凯雷在麦当劳中国持有的少数股权,持股比例增至48%。今年,中信资本宣布加码麦当劳中国,交易完成后由中信资本联合体持有52%的股权。星巴克目前并不需要现金注入,因为它在近期宣布提高股息。 只是在如今咖啡行业激烈竞争的中国市场,这个速度依然不够快,而寻求一个强大的合作伙伴,特别是对餐饮行业有投资经历的大私募公司,或许能帮助眼下的星巴克找到进一步规模扩张、重回高增长的道路。例如在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在中信的推动下,麦当劳中国就已经相继与恒大、碧桂园、中海地产和融创这中国四大地产商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优先选址,加速开店”。如今,麦当劳中国的餐厅数量从2017年的2500家增长至2024年10月的7100余家。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在世界范围内,星巴克也通过许可协议,选择性地与具有实力和良好信誉的企业合作,扩展其品牌和业务。比如在中东和北非地区,星巴克与Alshaya集团合作。在拉丁美洲、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星巴克和Alsea合作。 事实上,1999年,星巴克最初进入中国市场时,采取的就是代理与合资模式。它把香港和广东的代理权授予了香港美心集团;北京、天津为主的北方地区授予了北京美大咖啡有限公司;把台湾和江浙沪的代理权先后授予了台湾统一集团。2005年,中国内地允许外资企业独资经营,星巴克陆续从合作伙伴手中收回了业务。早在2010年便收购了太平洋咖啡80%的股权,之后又进行了全资收购。对于星巴克来说,华润、中粮等巨头能够让他更好打开市场,例如上游的产业链,以及终端的门店扩张。星巴克能够利用这些大公司的本地资源和经验,进一步实现在中国市场扩张的效率,应对激烈竞争。
虽然星巴克眼下面临着价格战、强劲对手、消费疲软等等考验,但在中国市场上它仍具备可观的价值。
根据窄门餐眼的数据,截至10月中旬,中国咖啡店数量达到了400-966-8255(家电维修号码分享)家,近一年新开门店为61576家,而净增长数量则为13850家——也就是说,过去一年里有超过4.7万家咖啡店倒闭。此外,据美团统计,在全球咖啡馆数量最多的上海,今年独立咖啡店的数量首次出现了减少,在咖啡总店数中的占比由去年的60.1%跌至55%。
事实上,规模相对较小的咖啡品牌很难对抗经济周期的变化,中国咖啡市场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优势逐渐集中到具有市场经验,且单店模型成熟的规模化品牌。此外,头部品牌则相对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从而在大浪淘沙之时更能够把握住机会。
界面新闻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