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这场争议源于6月初IT消费平台天极网的一次拆解行动。他们在一段名为“真实的、专业的拆机比较:荣耀智慧屏对阵小米电视”的视频中展示了这样的场景:在执行“阻燃测试”时,他们使用火焰枪直接对着电视背板喷射,导致小米电视的后盖发生燃烧。
小米方面指出,天极网的拆机测试充斥着误导性信息。由于该视频在互联网上的广泛传播,引发了大量转贴,已严重误导公众对小米电视的评价,破坏了小米多年建立的良好商业信誉和产品声誉,造成了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
鉴于此事对品牌形象的负面影响,小米已采取法律措施,申请公证保护针对天极网发布的视频和文章内容。法院的保全裁定书认定视频及相关文章构成了商业诽谤,并批准了诉前行为保全。裁定书还明确指出了拆机对比试验在完整性和对比条件等方面的不足,可能误导消费者。
完成证据保全后,小米法务部门可能会对天极网的运营公司“重庆天极魅客科技有限公司”提起诉讼。目前,正式诉讼尚未启动,两家公司的胜负尚不明朗,未来结果也无法预测。天极网道歉后,小米或许会选择不起诉。
如果小米胜诉,天极网或将面临巨额名誉损失赔偿。值得注意的是,小米还请求对视频引起的某些评论进行公证保存,这些评论的发布者很可能将面临平台封禁。
此事件反映出小米法务团队并非无所作为,只是以往对影响力较小的争议持忽视态度。但这并不等于他们会无限容忍任何贬低行为。一旦影响升级到恶劣程度,小米内部必然会展开应对。
网络并非谣言的避风港,当前各平台都在严厉打击恶意营销账号,国家也正依法对付网络造谣者。对于专业媒体而言,首要原则即是秉持公正真实。偏离社会主义价值观,蓄意诋毁其他企业和产品,发表负面报道和恶意对比,本身就是不道德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