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量储蓄背后的问题_电视机维修_维修服务_长江号
空调维修热线400-716-5055

巨量储蓄背后的问题

更新时间:2025-11-11 23:11发布时间:10个月前人气:1

长期以来,中国的储蓄率在各国排名中都名列前茅,中国储蓄率高是一个普遍的认知。

这里有一个概念需要说清楚,参与经济运行的资金量肯定是大于 GDP 的。为了避免把营业额跟 GDP 混淆,我们可以简单假设一家企业如果当年贷款 1000 万元用来投入生产,600 万用来购买原材料和设备、200 万发工资、200 万交税,销售额假设是 1100 万元,老板净利润就是 100 万,那么这一年下来,这家企业的营业额就是 1100 万元,而这家企业创造的 GDP 就是工资、税收及老板净赚的钱,也就是 500 万元,可以看出这些钱恰恰也就是营业额减去购买原材料和设备的钱,可以说他投入了一千万元就创造了 500 万元的 GDP,这 500 万元分给了员工、政府和老板本人。而到了统计 GDP 的宏观层面,就是工资、税收和资本利得这几项。

富人花钱当然比穷人多,但是一个富豪花得再多,他也只能买十几辆百万级别的豪车,买几套几千万甚至几亿级别的豪宅,但是,对于整个经济体来说,他买这些产品,还不如买几百辆十万级别的普通车,买几百套百万级别的房产好。因为这些普通的产品大量销售出去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让更多的人拥有收入,一连串连锁反应下来,后者才更能推动经济发展。

所谓储蓄," 储 " 就是保存," 蓄 " 就是聚积,把平时的物资收集起来保存的概念自古有之。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有储存粮食的习惯。《诗经》中有 " 我仓既盈,我庾维亿 " 的描述,意思是粮食堆满我们的谷仓,囤里也装得严实紧密。说明当时人们已经重视粮食的储备。

在这么长的历史中,先人们一直在与各种苦难作斗争。苦难形成的原因无非就是天灾和人祸,真正风调雨顺、政通人和的和平年份少之又少,大部分时间不是各种洪涝就是干旱、蝗灾甚至瘟疫,除了天灾,就是各种人祸,包括战乱以及官府的各种苛政、盘剥。

即便是历史上被视为盛世的年份,只是相对其他时期少了战乱,但各种天灾一样有。比如开元唐明皇时期的蝗灾,清代康雍乾时期虽然持续百余年,但是期间仍然有战争,旱灾、水灾、地震一个都不少,另外加上官场腐败、克扣赈济现象普遍存在。承平时期还有天灾,更遑论战乱年份更多,频繁遭遇灾年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在年景稍微好的时候尽力地做一些储蓄,一旦灾害战乱到来,那只能成为流民,赈济不到的话唯有自生自灭。所以,储蓄的观念之所以长在历代先民的骨子里,那都是从生存的角度去做出的行动。

现代社会虽然生产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仍然要面对各种不确定性。所以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进行储蓄。但是不同人群的储蓄动机是不一样的。如前面所述的金葵花客户,可能其动机更多地是为了获取资金收益,而对于普通储户来说,则是为了应对不时之需,应对未来个人或者家庭可能到来的紧急情况。

正是由于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储蓄动机,央行的存款利率下行并没有对储蓄有任何的影响,即并没有大量的储蓄进入经济循环形成购买力。因为对于富人来说,可能没有更好的既能保证本金安全又能获取稳定收益的渠道,股市或许是一个渠道,近期股市的拉升也确实吸引了很多资金进入,但是储蓄余额结果一出,人们马上看明白了,嘴上喊的是跑步入场,实际上储蓄余额仍然增加了几万亿。

真正跑步入场的人确实也有,而且可能也赚钱了,但是被套挨打的恐怕也不在少数,股市的不确定性更高,在股市得到稳定盈利的人少之又少。所以更多的资金还是理性地选择了呆在银行而非跑到股市。

基于理性的经济人的考量,富人的资金并没有受利率下行影响,而穷人的资金更不用说了,本来就一万元的储蓄,还可能为了应急已经是活期了,更不会在乎定期利率的调整,啥利息不利息,完全没什么关系嘛。

普通人生活的花销才是需要考虑的,别说家里每个月的房贷车贷、水电燃气费、物业费,交通通讯费、伙食费等必要之处,万一有个人情往来,坐在你对面的同事要结婚也通知了,你能装作不知道而硬砍掉这个人情往来支出吗?

所以,不到紧急情况用时怎么能为了满足欲望而花掉呢?所以,万元户们的存款,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现金,只是现在啥都用手机支付,纸币反而不方便,现在都电子化了,没有纸币,没有钱包,还可以防小偷,当然就没必要把钞票取出来放在家里。

三百万亿的储蓄,其实属于普通人的可能也就十几万亿,普通人万把块的存款有可能已经算是过得不错的了,很多人可能还因为经济下行进入了不但没有储蓄反而有不少负债的现实困境。

所以从总金额上看,我们储蓄是不少,但是多看一层数据就知道,十几亿中国人其实没有什么储蓄,再结合我们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那更没底气说我们是储蓄大国了。

当前基准利率的调整更大的意义或许是为贷款人减负,而储蓄端利息的减少无论对于哪类储户来说,好像已经不具备什么影响力了。唯一有大影响的就是对于银行,可以保证一定的息差,从而让银行盈利保持相对稳定。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确实需要考虑如何利用好这么庞大的储蓄,那么在历经货币政策之后,既然储蓄岿然不动,且依然稳步增长,那就应该仔细深入地研究一下为什么了。

前面说了那么多,其实各位也能看出来了,要讨论储蓄,想要储蓄为经济发展助力,其实要解决储蓄的结构不均衡问题,储蓄结构的不均导致这部分庞大的资金未能进入经济循环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要解决这个不均衡问题,就要解决最广大的普通储户的收入问题以及现存的越来越严重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

/// END ///

400-716-5055